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读书(2/2)

所有学生都扭过头来,目光集中在迟青荷身上。

迟青荷再一次将头埋到了书本中去。她的脸和耳朵都火辣辣的,手和脚却冰冷的出了汗。

先生放下书,低着头,再次透过眼镜上方的边缘朝迟青荷看了两眼,略略沉默片刻,说道:“先上课!”

于是,方才那阵骚动再次平静下来。迟青荷也松了一口气。

“几日前讲授了诗经中的三首,嘱咐各位朗读背诵,今日要检查各位课后的功课做了没有。”说完,先生叫起一名学生:“王敬亭,你背一篇。”

迟青荷往那学生站着的方向看去,只见他微微晃着身子,字正腔圆的背道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,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……绿竹青青,有匪君子,……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。……”

“绿竹青青”,“如琢如磨”,“如圭如璧”,她模模糊糊仿佛懂,又仿佛不懂,隐约知道这些都是极美好的词说着极美好的事。可是不用完全明白,只听凭这乐声一样的词句传到耳中,便已经是享受了。那四字一顿,余音未落,又引出另四字来,音节长短相错,叮叮铛铛。

“此诗为赞颂君子之美好德行。”那学生背完了诗,解释道。

先生问:“既是赞君子,为何不开篇即写,写绿竹是为何?”

学生继续答道:“此为诗经手法,起兴,既以自然一物引出所写之物。”

“如此,另二种手法为何?”先生接着问。

学生又道:“为‘比’与‘赋’。‘比’,即以熟悉之物比所写之物……”

迟青荷只觉有悦耳声音自他们口中吐出,却如听天书一般,不知说的究竟是些什么。

先生又点了另外一位同学的名字:“庄北鲲,你背一篇。”

迟青荷看见自己前排右方站起一名男孩,和哥哥差不多的年纪,瘦瘦的个子,白净的脸,灰蓝色的小长衫,颇有些小先生的模样。他合上书,一字一顿的背起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,……”

先生问道:“汉以来学者强调美、刺之说,重微言大义。《序》以此诗为招隐之作。另有书说此诗:‘一为惜贤,一为世望。’你如何看待此说?”

庄北鲲答道:“学生以为,《诗》不过抒情言志之作,不必强求字字考正。若从彼时文中人物所思所想,所处环境和为文之法入手分析,反而更能得其妙处。且先生说过:‘人口心中皆有此一段至情至性文字在。固不必问其所作何人,所处何世。’《诗经》在这方面堪称典范,其所言、所抒均围绕‘真、情’二字。正是所谓‘饥者歌其食,劳者歌其事’。”

先生听毕,微微抬起眼皮,说道:“嗯,不错。‘温柔敦厚,诗教也。’《论语》言:‘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’。《大序》中道:‘诗者,可以怨,可以怒,先王以是经夫妇,成孝敬,厚人伦,美教化,移风俗。’此三者,重在议论诗之教化功能,然而,诗如何才能教呢?鄙人认为,诗贵在‘为情’,其次才可言及诗教。有些诗,作者只是‘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’,并无说教之义,譬如《燕燕》一首,‘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。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’仔细品读,恍见燕子蹁跹天上,身姿忽下忽上;恍听燕子鸣音,时呢喃时高昂。一兄长为其妹送嫁,送至不能再送,望及无所可望,登高远眺,不见车马,只见红尘满天,此时忆起昔日兄妹情深,顿时泪流满面。此诗读来如赏画,为何你我有此情境之感?皆因诗中有真情,如此才能使人产生共鸣。真切朴实,所以读来亲切细腻。文为情造,无情则不成文,倘不为情,则所造之文必失真。乏情而不能使人感动、而最终失去为文之价值。……”

那先生抑扬顿挫,完全已经身临其境。他的讲解像是自我的沉浸,仿佛台下学生并不存在。而迟青荷正是随着老师眩晕的那一个。往日里她只知河边有芦苇、野草,清晨的河水面常常会起了雾,却不知这原来可以写作“苍苍”二字;“河边站着一人”若是写做“在水一方”,那么意境即刻变了。至于燕子,不是再寻常不过的鸟儿么?为什么经了悲伤之人的手,它们也透着悲伤的味道?“差池其羽,下上其音。”多像啊,眼前仿佛现出两只燕子来,羽翼舒展,声音交错,平时因为太常见并没有留意,在这诗里经了别人的眼睛才得以看个仔细。在老师讲解下,迟青荷知道原来那些再普通不过的景色、动物还有人,它们可以一个个被串起来,变成字,编成诗。原来世上的美景,不止能用来看,还能够用美词来描绘,而美词创造出的美景常常超过了景色本身。

先生自我陶醉在对诗的品评之中,迟青荷时而听懂,时而又听不懂。恍恍惚惚,像是进入一花田仙界,灵禽异兽,山泉流水,余音袅袅,叮叮咚咚,香气四溢,从未有过的美妙之感让她沉醉其中。

不过,结束的时候总还是来了,先生宣布放学。眼见学生们一一谢过先生,出了教室的门,迟青荷也只好跟在众人之后准备溜出去,低头走到先生跟前,忽听一声喝斥:“你过来!”

@百书库 . www.xuanshu100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百书库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