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麦田群鸦13(2/2)

“那里,”秋北岭指着一面墙:“我上次来的时候,那里有一幅画。”

徐凯走过去,看见墙上确实也有挂过画的痕迹:“过来拍照。”

陈默问秋北岭:“还记得画的内容吗?”

秋北岭:“印象深刻。我想……你可能也认识那幅画,《叶尼塞河上的凌汛》。”

陈默:“……布纳诺夫?”

秋北岭笑着点点头:“对,你知道的不少啊。我当时看了这幅画吓了一跳,这是幅名画啊,他就随随便便挂在这,我就问他,他说,这是他自己画的,临摹的名画。但是我看那个临摹的程度确实可以以假乱真了,连笔触都模仿得淋漓尽致。因为这幅画流落于收藏界一直被转手,我看到那个画法差点以为是真迹。”

萧华感到奇怪:“他临摹名画干嘛?为什么要挂出来?”

秋北岭:“我怎么知道呢。但是,有件事很巧,李老师也临摹过名画,不过是几年前的事了,好像是……我刚读大一,有次偶然回去拿东西正好撞见,就那一次……我感觉他画那张画时刻意避开我,我觉得很奇怪,但也没多问,有可能是订单。”

萧华:“李老师是谁?”

陈默:“李霜,九月二十八号下午在家中自杀的,我们负责的案子。”

秋北岭:“李老师和肖振,有共同之处……第一,他们都是江城乃至全国很出色的画家;第二,他们都临摹过名画;第三,他们都……死了……”

陈默能感觉到,秋北岭说最后一句话时几乎咬牙切齿,轻轻垂下眼眸。

徐凯:“李霜先生画的是哪一幅,你还记得吗?”

秋北岭停顿了很久:“……马尤森威,《桨声与云歌》。”

徐凯:“了解了,我们会去查的。”

秋北岭望着陈默:“所以……你们会重新查李老师的案子吗……”

陈默不知道如何作答,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口气:“当时也是你自己说他是自杀的……我们初次勘查的时候确实抱有一些疑问,但现场没有更多证据表明是他杀了。如果你对自杀动机存疑……我们也无法解释,你是最熟悉他的人。”

秋北岭眼中写满了不解与失落,果然还是心存不甘的。

陈默揉了揉他的头发:“这和你在医院理直气壮打发掉警察的态度不太一样呢。”

秋北岭低垂下脑袋:“意料之中的事情……也需要时间接受吧。对不起,你们为了他辛苦查了很久,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了。”

徐凯:“小陈,一会儿能给我把李霜的案子详细讲讲吗?”

陈默:“好,等这边取证结束。”

秋北岭:“我去给你们买中饭。”

——

返回的途中,陈默简单讲了李霜案的经过,从陈默发现死者开始,到以自杀结案。确实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案件。

——

徐凯隔着门就听到秋北岭和夏桉羽在接待室聊得可开心了,推开门,大山坐在他俩旁边很尴尬,两人保持着一致的笑容:“徐警官辛苦了!”

徐凯和大山:“……”

夏桉羽:“今天有新的问题吗?”

徐凯:“有,那个……”

秋北岭:“陈法医呢?”

徐凯又被秋北岭打断,略感不爽:“询问这种事又轮不到法医来干!你是个大活人!这么喜欢见他干嘛!”

秋北岭:“他跟我说过法医也会跟大活人打交道的呢……我要他来陪我,他不来我就不配合问话。”

徐凯有些上头:“我……”又把后半句脏话憋了回去,指使大山去技术科找陈默了。

——

陈默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白昼已经醒了,这一觉睡得挺长,早上的煎包直接当成了中饭。许临瀚坐在电脑前,一手摸着胡茬,检查着上午写的尸检报告。

陈默把上午的情况与他们做了汇报。没过多久,刑警队的大山同志居然出现在法医办公室门口:“陈法医,来一下。”

陈默:“怎么了?”

大山:“那个姓秋的证人说要你陪着,不然就不配合。”

陈默一脸问号。

白昼和许临瀚听在耳朵里,不知道各自脑补了些什么。

——

陈默走进房间,夏桉羽和秋北岭对着他笑,徐凯表情十分复杂。陈默问他:“怎么两个人一起问?不合规定吧?”

徐凯翻开笔记本:“先非正式谈话吧,一会儿再分开问。”

陈默被秋北岭拖到他身边坐下,陈默皱起眉头:“你怎么回事?”

秋北岭:“你在这我比较有安全感。”

徐凯:“我又不能拿你怎么样。”

秋北岭:“我怕警察。”

尤其是刑警。

陈默:“又没做什么亏心事……再说,法医也是警察呢,你怎么不怕我?”

秋北岭低下头。

是啊。

陈默揉了一把秋北岭的头发:“徐警官,继续吧。”

徐凯清了清嗓子:“夏先生,你前天来提供线索,为什么直接带我们去了肖振家,而对他的画室只字未提?还有,从首义公园到市局得不少时间,你是怎么过来的?时间也未免有点早了吧?”

夏桉羽:“我坦白过,我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,是酒店的工作人员说秋北岭找我,我就按照他说的办了,我没有去肖振家找他,酒店直接派人把我送到了市局附近,开车就很快。”

徐凯:“秋北岭,你让他干什么?”

秋北岭:“我得知有无名尸体跟我认识的人特征很像,就碰碰运气。我只是让夏桉羽把他知道的关于肖振的信息告诉你们而已,没别的了。当时自己来不了,而且觉得夏桉羽知道的多些。”

徐凯:“那为什么当时没有带我们去他的画室。”

夏桉羽又露出那个令徐凯毛骨悚然的微笑:“我半夜看见一个人,带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,从他家的方向走了出来。

“……之后过了一段时间,看见另一个人,带着那个同样的行李箱,回到了他家的方向。”

——注:

布纳诺夫《叶尼塞河上的凌汛》

马尤森威《桨声与船歌》

以上两例人名画名属于虚构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。</p>

@百书库 . www.xuanshu100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百书库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