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进入大学之后,朝廷只会免除小部分钱了,大部分需要自己花钱。
不过若是省吃俭用一些,其实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。
只要家中的人不懒,咬咬牙都是能够供得上的。
而且能够入学的,都是为大汉做出过贡献的人才可以,因为不管是学堂还是学院,符合年龄的人太多了,只能从贡献度来看优先级。
我弟弟入学院啊,就是因为我们大哥入军了,之前攻打吴哥王朝,后面又攻满刺加和苏门答刺,在我弟弟达到入学的年纪后,凭借着大哥做出的贡献,还有我们之前修路、建城、修运河的贡献,当时直接就确定了。
所以在大汉啊,想要读书还得要为大汉做出贡献,不然就得慢慢等,慢慢排。
不过因为有超过年龄就不招的限制,要是真的就这样等啊,恐怕有点难。”
杨士奇听着这些,心头满是震惊,他是对朱高煦出台这个政策的震惊。
天下人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子嗣能够念书?哪个家庭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争口气,将来能够光宗耀祖?
朱高煦在这些人就读期间减少了百姓需要支出的花销,不仅得到了百姓的爱戴,关键是入学以贡献度的优先级,又让大汉百姓心甘情愿的为大汉去做贡献。
利用天下百姓的这种心理,大汉朝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天下民心,而且还都是百姓自愿的,这简直可怕。
这是将人心玩弄到了极致,明明朱高煦是在达成自己的目的,但偏偏天下百姓都以为是他们的大王对他们好,每个人都拥戴朱高煦,拥护朝廷,拥护官府。
杨士奇想的都是朱高煦心机深沉得可怕,丝毫没有想过,朱高煦这是真的帮到了百姓,也真正帮百姓减轻了负担的同时,也是让所有真正普通的百姓看见了上升的通道。
真真正正的普通百姓,在任何时代其实都是没有上升通道的,然而在大汉有,这是朱高煦凭借一己之力开辟出来的。
但落在杨士奇眼中就是一种对百姓的利用,是朱高煦的一种心机。
因为这些在大明,根本就不可能实现。
要实现这些,朝廷是要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的,要为普通百姓做出保障。
而他们这些人对真正普通百姓的要求却是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饿死、病死、冻死就可以了。
是的,只要不是大规模出现那些情况,不危急到江山社稷,他们是不会怎么管的。
这不仅是大明,也是历朝历代以来,都是这样做的。
所谓的盛世,也只是让普通百姓饿死、冻死的变少了而已,不代表没有。
且大明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钱,也不可能拿这么多钱给真正普通的百姓做这些。
制度的改变,在这些人眼中就是一种变法,是最为忌讳的。
尽管杨士奇这样想,却是又震惊于朱高煦做的这种改变,这样制度下科举出来的人,质量普遍都是比较高的。
因为质量若是不够,在学院升大学这一关就被淘汰了。
而哪怕是从大学毕业,科举还会再筛选一部分人,能够通过科举的,起码证明了能力都是不差的,差的都是在
尤其是朱高煦这样为那些真正的普通百姓支出这么多银子,他是真的想不通,有那个必要吗?
杨士奇的内心一时有些复杂,与这小厮也是简单聊了几句,小厮就下去了,毕竟他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忙。
半响,杨士奇的心绪渐渐平复,只是露出些许苦涩的笑,不再去想。
感受着腹部传来的饥饿感,当即开始吃饭。
然而当吃了一口菜后,杨士奇却是瞳孔一缩,随即每个菜都吃了两口,顿时不淡定了,再次叫来小厮。
还是那个小厮,哪怕是被杨士奇叫了几次,依旧没有丝毫不耐,脸上依旧带着浓郁的笑容。
“客官,不知需要什么?”
“我问你,这些菜,你们都添加了香料?”
杨士奇很是凝重,就是因为他在这些菜里,都吃出了香料。
那可是香料啊,在大明可是很贵的,寻常家庭都别想轻易吃到香料。
但在这里,就是一间酒楼,就连素菜,竟然都放有香料,杨士奇很是疑惑,为什么要这样做?难道是香料在大汉并不值钱?
现在杨士奇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么贵了,为什么这个价格还有这么多人来吃了。
因为是真的好吃,这家酒楼也是真的舍得放香料在里面,每个菜都有。
难怪这菜这么贵,杨士奇忽然释怀了。
小厮闻言,当即笑道:“酒楼之中所有菜,都会根据菜的不同,而添加不同的香料,当然也有不添加的,就是炒鸡蛋。
其实不仅是我们酒楼,内城的所有酒楼,都是一样的。
香料在大明昂贵,但在大汉,并非如此。
就像胡椒,在大汉就有自产,且量大,而大明需要的胡椒,都是从大汉贩卖过去的,自然贵了些。
包括还有檀香,都是大汉自产,在大汉的价格都比较低。
龙涎香产于南洋诸国,大汉也有一部分自产,便是之前攻下的苏门答腊与满刺加国,其中还有丁香等香料。
而像乳香,大汉同样比较稀少,也是需要从德里苏丹等国交易,不过价格都不是很高。
大汉许多香料,都是自产,少部分需要对外贸易而来,但因为大王发展的商业,得到也不难,价格也并不那么高。
这也是如今在大汉香料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,哪怕是我这小厮,偶尔也会买一些香料给我弟弟。”
杨士奇听后,心头大震,他是真没有想到,大汉的香料,竟然低廉到了这样。
要知道这些香料放在大明,可都是只有富贵之家才能用得起的啊。
而他们这些官员的俸禄,其中不少都是用香料在发放。
因为朝廷有时发不出来钱,就会使用胡椒等香料替代,这在大明,可是硬通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