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饼,李定荣狠狠的吃了一大口,仍旧不满足。
“王爷真是天纵之才,臣敬佩得五体投地,若是按照王爷刚才所说,这个商业给大汉带来的利益,将会无比的巨大,臣都已经在开始期待了。”
听着李定荣这夸赞的话,朱高煦已经是习以为常了,自从出来,这些人可是没有少夸他。
虽然都是真心实意的,但听多了,自大倒是没有产生,反而给他练就了平常心。
“行了,你也少夸,也就是我,要是换个人,你就是妥妥的奸臣了。”
“啊?额,王爷你说话可真有趣。”
“哈哈哈.....”
两人都顿时笑了,朱高煦的意思,李定荣也是后面才反应过来,这是朱高煦在变相说他拍马屁呢,要是换个定力差点的,一直这么拍下去,还不得飘飘然?
人一旦飘了,自大、自负就跟着来了,贤明之君也会渐渐消失,逐渐成为一个自认贤明的昏君了。
笑了一会,喝下一口茶,朱高煦才收起笑容。
“跟我说说,要进行商业,初期的建设你准备怎么做?
如今朝廷的钱粮有限,又不能再次加收赋税,不然摊丁入亩就成了笑话,这种情况下,怎么解决钱粮不足的问题?
还是你准备破釜沉舟,先集中钱粮来做这些事,将其他的民生项目推迟?”
朱高煦留下李定荣的目的,就是这个,虽然他让李定荣自己想办法,但他可不想李定荣给他整一些歪门邪道出来。
他也不指望李定荣现在说出一个具体的方案,那有些太为难人了,但大致的想法,他还是很期待的。
李定荣神情严肃,犹豫片刻才开口。
“王爷,其实臣有些想要预支明年的赋税。”
“嗯?预支?详细说说,怎么个预支法?”
朱高煦是真的来兴趣了,预支赋税?这可是一个新奇的词。
李定荣看着朱高煦这么有兴致,也不再犹豫。
“王爷,臣刚才听了王爷所说,臣认为这个事当尽快落实开始。
如今朝廷在百姓心中有威信,百姓也愿意相信朝廷,臣准备先行征用部分男丁,再从各地抽调一部分男丁到京城,加快进度。
而在此之前,臣会先削减对百姓的一部分支出,同时会向百姓表明,加入这次徭役,朝廷会管吃的,不过吃的方面,臣只能做到不让人饿死,且能够正常做活。
同时还会给出两个好处,第一个是凡是参与的人,其户所在,明年可以减免一定的赋税。
另外一个好处则是,在完工后,朝廷给每一个人都发放工钱。
并且在此时告知他们会做哪些项目,臣会定下时间,若是两年内完工,赋税可以获得多少减免,工钱可以得到多少,若是三年完工,又会得到多少。
臣想说的是,就是完工的时间越早,赋税减免就越多,得到的工钱也会更多。
臣也算过了,百姓更加看重赋税,对于有家室的人而言,这是首选。
而对于如今还没有家室的人而言,应该会选择工钱。
然而项目的完工,臣计算过了,运河已经开工了,只是因为人少,进度比较缓慢,需要的时间起码也要两年左右,正常而言是三年。
那么减免赋税将会成为绝大部分人的选择,到时牺牲明年一部分的赋税,同时可以让朝廷在如今得到恢复,明年即便少了减免的赋税,依旧不会影响朝廷。
这样一来,此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,并且商业基础的建设,也不会继续拖下去。”
朱高煦惊讶了,是真有些惊讶了,他发现李定荣的思维,跟其他人不一样。
按照这个时代的正常思维,绝不会想出这么一个解决的方法来。
朱高煦也不再去想李定荣是怎么想到的,但这个法子,朱高煦都觉得非常的可行。
朱高煦想到的就是以工代赈的方式,同时征召男丁,以发放工钱的方式雇佣,减少粮食的支出,增加银子的支出。
因为在商业基础没有建设完成期间,大汉可以主动派遣商队、船队对外行商,以赚取银子回来。
加上他还要扩大疆域,打下来的疆域可以延后处理,这样就可以得到攻灭的小国钱粮,用来先反哺大汉。
虽然一旦打下来后都是大汉,但大汉的根基,无疑是现在这一块疆域核心,这才是大汉的根,这才是大汉的基础。
只是这样也会出现漏洞,那就是得到的与支出一旦不平衡,大汉将直接原地崩溃。
而李定荣说的这个法子,朱高煦都不得不承认,有些东西。
不过是朝廷明年的赋税减少,但到了明年,局势和现在又完全不一样了。
牺牲明年一定的收入,换取渡过现在的危机,解决现在最为紧要的事情,朱高煦很认可。
“定荣,你是不是悄悄的在哪里进修了?和之前可是完全不一样了。”
朱高煦看着李定荣,要不是知根知底,他现在都有些怀疑李定荣是不是也被人给穿越了。
看着李定荣窘迫的神情,朱高煦也不再打趣。
“你说的这个法子很好,就按你说的实行。
不过减免一年的赋税,太小家子气了,怎么能激励人心呢。
将一年改为三年,直接减免三年的赋税,这样才更加激起人的动力。
这事你尽快拿出方案,尽早开始实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