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有想过大明今年恐怕会比以往更冷,毕竟大汉那里都下雪了,百年都没有过的记录被刷新,只是他没有想到大明会这么严重。
五百万两银子,这是大明初期的五百万两啊,如今的物价可是还比较低的,外面的金银还没有大量流入大明之前,这五百万两含金量可是太高了,大明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了。
然而即便这样了,都还不够,还要再投入一笔,可见大明的情况是真的不乐观。
现在他算是知道朱棣为什么要找他要银子了,还只问他要三百万,他都觉得朱棣这是真的在为他考虑了。
朱高煦思考半响,凝重的看向朱棣。
“爹,我想到两个法子。”
“哦?快给我说说。”
朱棣是真的意外了,他本来只是试一试,结果朱高煦还真有法子,还不止是一个,而是两个,朱棣顿时来兴趣了。
朱高煦也不管朱棣是怎么想的,缓缓开口。
“第一个法子,就是解决朝廷钱粮不足的问题,朝廷没有钱粮,但各地藩王、官绅、富商手中有,那就找合适的理由抄这些人的家。
锦衣卫不是专职做这些的嘛,爹你利用起来就是了,只要将这些人手里的钱粮集中起来,都不用全部,只要一部分,就足以让朝廷度过这次难关了。”
朱高煦想的这个法子,也是在大汉亲身体验到的,朝廷缺钱粮,但这些人可富得流油。
朱棣闻言,更是头大,这个解决方式,当他没有想过?
只是如今这个时间,他没法大规模的做,不能明着做,他让姚广孝实行大明版的摊丁入亩是为了什么?还不是就为了这个?
尤其是藩王手里的,他安抚都还来不及,还去动这些人?
这也是朱高煦在大汉可以那样搞,他只能看着的原因了。
他只能收拾极少部分的人,但查抄出来的钱粮,依旧无法满足大明的需要,杯水车薪呐。
朱棣突然觉得自己对朱高煦的期望好像太高了,这个法子,真他蠢还是大明的人都蠢?
朱高煦看着朱棣不说话,只是盯着他看,他也知道了,这法子在大明行不通。
朱高煦再次说道:“如果这个法子不可行,那就只有解决百姓的取暖问题了。
粮食是一方面,取暖也是极为重要的,更何况寒冬每年都会来一次,只有直接从根上解决,才能一劳永逸。
而这个法子,就是火炉,用煤炭取代木炭,还能节约极大的成本。”
朱高煦随即从朱棣这里找到纸与笔,开始画了起来。
朱高煦说的,其实就是前世农村很普遍的炉子,煤炭燃烧的煤烟从烟囱排放出屋外,让屋内没有多少煤烟,可以持续供暖,并且还能做饭。
而且这个火炉的制造工艺,也不高,如今完全可以做到。
至于煤炭,如今依旧是一个不受人重视的能源,因为其他用法也没有发现,取暖吧,那味道已经不是难闻的问题了,而是在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,会致人死亡。
不仅是大明,从发现煤炭的特性开始,就已经有人开始尝试过的,但无一例外,没成功,反而死了不少人,都是被熏没的。
所以煤炭的价格,比木炭要低,低很多,而且大明发现的煤山也不少,基本都没有被怎么开采,因为用得少。
在古代,木炭的价格,可是极贵的,而且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用上的。
他可是亲眼见过,外面的那些山,有树林的可没有那么多,因为即便是太平盛世,啃树皮吃树叶的百姓,也依旧不少。
因为繁重的赋税,哪怕是光景好,收成不错,交了赋税后,剩下的粮食也基本不够一家人一年的所吃,平日里野菜、树皮、树根、树叶,都是被吃的对象。
要是遇到光景不好,皇帝又连年征战,更苦。
而且像样点的树林,都是官绅、地主的,普通百姓想要去砍伐,可是要被官府抓的。
更为重要的是,拿出来用的木炭,也不是单纯的用火一烧就可以的。
卖炭翁,卖炭也是一个手艺活,能够卖炭的,已经强过很大一部分普通百姓了。
朱高煦这次给朱棣弄出来的火炉,也算是一个改善生活的法子了,而且只要普及,冻死的情况,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改善。
每年寒冬,无论是什么朝代,都会出现冻死的人,只是多与少的问题罢了。
当朱高煦全部说清楚,心中也是一叹,这个火炉好是好,确实可以达到目的,但推行下去,朱高煦是不看好的。
但他能做的,只能是这样了,他也无奈。
朱棣认真的听着看着,不仅没有丝毫高兴,反而更加沉重了。
朱高煦的这个法子,他认可,如果真的能够解决煤炭燃烧出现的煤烟问题,确实可以解决取暖的问题。
但是这个炉子,他没办法推出去,即便推出去了,他也知道,那些普通百姓也用不起。
因为这个炉子需要铁来做!
铁,任何朝代的绝对核心资源,无论是农具还是其他方面,都需要铁,尤其是大军的甲胄、武器装备,都是用铁打造的。
也就导致铁在任何朝代,管控都极为严格。
他要是将这个炉子推行出去,别人拿去转手重新冶炼,暗中给他打造出甲胄、武器怎么办?
哪怕有锦衣卫,也不代表就不会出现遗漏,尤其是朱高煦刚才还提醒了他,锦衣卫是人,不是万能的,也有疏漏的时候。
尤其是大明还有地方在起义,要是让那些起义的人有了铁,重新锻造成甲胄和武器,只会破话天下的稳定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点,则是使用这么些铁打造出来的火炉,普通百姓穷极一生,恐怕都买不起。
他要是推行出去了,到底是卖给谁啊?
朱棣看着朱高煦,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,方法确实好,可是不能用啊!
这玩意,不就是给皇宫,以及那些权贵之家用的吗?
朱棣扶着额头,长叹一声。
“老二,你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。”
朱高煦双手一摊,表示无奈,他能想到的也就是这样,至于朱棣要不要选择其中一个,或者自己想办法,那就不关他的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