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高煦随即看向韦婉芸,不待朱高煦说话,韦婉芸沉重的点点头,缓缓退了下去。
这不仅仅是给朱武准备补物与叫太医,而是她知道,朱高煦接下来要找人商议,她只能先下去。
也如韦婉芸所想,朱高煦当即让人去叫来李定荣。
这件事过于重大,更是直接关乎大汉,他不得不慎重。
徐妙云对他确实有大恩,但恩情是恩情,他也必须要考虑现实。
很快,李定荣匆匆走来,刚要行礼,直接被朱高煦拉住,拉到一旁坐下。
“王爷,可发生了什么事?”
朱高煦的神情,他看得出来,肯定是发生大事了,李定荣还在想着近期大汉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。
朱高煦并没有意外,当即道:“本王母后,大明皇后,崩了。”
李定荣瞳孔一缩,同样满脸的不可置信,但不过片刻,来不及感伤的李定荣,神情无比的凝重。
随着朱高煦将朱武的事情说来,李定荣原本凝重的神情,更加的不好了。
朱高煦看着李定荣,继续出声。
“朱能的意思,你应该也知道了,他是在告诉我,让我不要回去。
之前当初离开大明时,母后也曾与我说过,若是这一天到来,让我不要回去。
你认为我要不要回去?”
李定荣没有第一时间出声回应,沉思良久,凝重道:“王爷,成国公或许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劝王爷。
若是在下料想不错,王爷若是回大明,成国公会支持皇帝,而不会支持王爷,除非会危及到王爷性命。
皇后当初所言,臣还请王爷恕罪,接下来臣所说的话,可能会让王爷生气,但臣也必须要说。
若是王爷听从皇后之言,王爷确实无忧,但若是王爷对大明还有想法,那么将彻底失去与太子争夺的权利。
皇后崩,王爷却是不回,已经有失孝道,必不得人心,便失去了大义,王爷只能在外。
皇后向来坚持立嫡立长,皇后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王爷放弃与太子的争夺,彻底断了王爷的那些念想。”
李定荣说完,直接跪在朱高煦面前,等候朱高煦发落。
如今徐妙云已死,李定荣这般议论,可以说朱高煦砍了李定荣都不为过。
朱高煦此刻并没有去责怪李定荣,他知道李定荣是什么样的人,而且他也需要李定荣。
朱高煦则是意外李定荣的这个说法,细细想来,还确实是这样,如果还是原身,肯定对大明还有想法,肯定还会和朱高炽争。
但要是真的听了徐妙云的话,那就是真的彻底丧失了和朱高炽争的资格。
朱高煦并没有去怪徐妙云,他也明白,徐妙云一直希望他们三兄弟和睦相处,不想看见他们三兄弟相互争斗,最终水火无法相容。
按照李定荣的说法,这也确实算是一个法子。
朱高煦看向李定荣,良久,缓缓出声。
“起来吧,今后不可妄议便是。
现在按照你的意思,我是不应该回去吗?”
李定荣重重磕头,才站起身来。
“王爷,若是不回,王爷的名声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,孝道有失,是祸非福啊。”
“那你给本王一个准话,你认为本王到底要不要回?”
朱高煦已经不想听这些解释了,他自己也能想到,他只想看李定荣的态度。
李定荣向着朱高煦拱手,凝声道:“王爷,臣不建议王爷回去。
如成国公与皇后所言,王爷一旦回去,皇帝若是不让王爷归来,该当如何?
如今大汉已立,王爷当以大汉为重,些许名声罢了,此刻不应重视。
如此虽愧对皇后,但大汉,不能没有王爷,不然大汉,也将亡了啊!”
李定荣知道这个抉择很难下,其实他也并没有说完,朱高煦不回大明的影响还有,但他不能说,因为他想让朱高煦留下,不去冒险。
朱高煦听后,心头一时有些失望,随即又严肃的看着李定荣,在他看来,李定荣应该是没有说全,说这些的目的,就是为了劝他。
朱高煦叹声说道:“定荣,你应该没有说全吧?其实那些你不说,本王心中也知道。
但本王母后先后帮本王两次,两次都是关键之时啊。”
李定荣听到这里,也不管朱高煦会怎么对他了,当即再次开始劝说起朱高煦,说着大汉没有朱高煦之后的危害。
朱高煦与李定荣争执了许久,也聊了许久,最终李定荣神情复杂的离开王宫。
朱高煦来到韦婉芸这里,韦婉芸早已在屋内等待着,似乎知道了朱高煦会来一般。
“王爷,您决定好了吗?”
给朱高煦倒上一杯茶,韦婉芸看向朱高煦。
现在的局势,她也有自己的分析,可观的事实,她也想得到。
但现在最重要的,还是朱高煦的抉择,这才是关键。
“芸妹你是怎么想的?”朱高煦没有回答,而是问向韦婉芸。
韦婉芸也没有露怯,看着朱高煦,坚定说道:“其实无论回与不回,尽皆有利有弊,且皆有重大的理由。
但我只是一个女子,是王爷的女人,我只会考虑王爷,一切皆以王爷为重。
我不想让王爷回去,但只要王爷做出了决定,我都会支持!”
朱高煦看着韦婉芸,欣慰笑了,将韦婉芸搂在怀中。
良久,才道:“我已经决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