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3章 春去秋来一场空(1/2)

“师父,那如今这情况,您想怎么做呢?你给我说道说道,我也有个准备。”柳易也无好的方法,这让黄裳有些失落。

但面对如今的局势,黄裳还是想知道柳易的想法。

“我知道您虽然看似对百姓不在意,但一直在为天下民众做实事。限佛令限武令是您支持的,许多新规新法也是您曾经教我的。还有那活人医馆,这些年来活人无数,可谓功德无量。”

“得得得,打住,我做了什么,不需要你来歌功颂德。我做那些事,仅仅因为我想做。我觉得我该做。”柳易一摆手,打断了黄裳的话。

“萧护法,前几天给我来了封信。”沉默片刻,柳易开口道。

嗯,其实就是前几年的那封信。

“嗯,萧护法说什么了?”黄裳随意问道。

可马上就反应过来,放下茶水,看向柳易。

“就是你想的那样。辽帝,按耐不住了,这几年就在不断挤压萧远山的权威。一直在找机会准备动手。他想我出手,帮一下你师兄。”

“师兄的意思呢?”黄裳倒是不怎么奇怪萧远山的想法,继续问道。

“这要取决于你的想法。”柳易开口道,但这句话给黄裳整懵了。

“什么我的想法?”黄裳反问道。

“哦,我明白了。师父,我无意于皇位。”不得不说,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。柳易还没回话,黄裳就明白柳易的意思了。

“你不想当皇帝?”柳易反问道。

“你或许不知道,我可是给你们各自准备了一套班底。计划成事以后,一个出海向东,开辟新大陆;一个一路西行,马踏拜占庭。你考虑好了。”柳易把自己的安排简单说了一下,他可不是区别对待的人。

“师父,我这些年,入世为官,体验过沙场争锋,见识过朝堂斗争,也曾风头无两,算是功德圆满了。至于当皇帝,帝王家事多,我不愿孩子以后因为皇权争得你死我活。”黄裳坦然说道。

“行吧,既然你这样说了,为师也尊重你的想法。不过以后这民族融合之事,你也得出力。”

“师父师兄但有所需,黄裳定不推脱。”黄裳起身抱拳道。

“坐下坐下。既然你没有称王称霸的心思,那就给你师兄的路子,好好规划一下。虽然有我在,起事是必然能成的,但是如何减少对民生造成的影响,我一直拿不定主意。”

“师父,我认为......”

大宋肱骨之臣,却琢磨着如何颠覆赵家江山,不知道神宗、哲宗知道了,会作何感想。

......

赵佶上位后,向太后“权同处分军国事”。

向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,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执政,改革派官员相继受攻击;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,刚被打压了没几年的守旧派官员相继上台。

七月,向太后还政于赵佶,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,有官员认为元祐、绍圣均有失误,应该消除偏见,调和矛盾。

于是赵佶在次年改元为建中靖国,以示“本中和而立政”,“昭示朕志,永绥斯民”。

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。反复上台又被拿掉,这让双方都极其具有攻击性,加之各地起义稍有平息,党争越发的白热化,双方都想压倒对方,取得决定性的胜利。

这其中,有不少人,来寻黄裳,希望黄裳出山,黄裳都以清修道法为由拒绝了。

黄裳一系的官员,也大多在黄裳的提点下,退出了那吃人的政治漩涡。

说吃人一点不夸张,两个月不到,死了十来个四五品的高官。党争之下,人人自危。

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,有人提出绍述神宗之说,得到执政党的支持。后为官家所采纳,决定改次年为崇宁元年,明确放弃调和政策,改为崇法熙宁变法。

改革派在这长达几十年的争斗中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

但怎么说呢,此变法,非彼变法,从源头就不太行。

赵佶用来主持朝政之人,是一位黄裳的老相识,也是曾经跟在他身后举旗呐喊之人,也是曾背刺黄裳之人。

姓蔡名京,正是那历史上的北宋六贼之首。

如今的蔡京自然不是后来的六贼,但也已经发迹多年。

他是个政治投机者,熙宁变法时,拥护变法改革,是王安石除了黄裳外的又一个好帮手。

但元祐初期,他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,等绍圣初期又积极附和新法。

左右横跳说的就是他。

或者说,他只有一个立场,就是跟着官家走。官家支持谁,他就支持谁。

绍圣七年,赵佶即位后不久,蔡京受守旧派攻击而被夺职,闲居杭州。

但两年后,崇宁元年的五月,蔡京就升任右相了,可谓是一步登天。

宋国的朝政,自这时开始,就变成了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。

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,作为排斥异己、打击反对者的幌子,大肆攻讦他人,带来了一股更大的政治风暴。

......

崇宁元年七月,金台外出访友,路过华山,特意前来寻柳易切磋武艺。

柳易让李云山备下酒席,热情接待了金台和随行的一名青年。

还把自己的徒弟张犇,给叫来陪酒。

张犇平日虽然憨厚老实,但在酒桌上就像变了个人,左右逢源,面面俱到,最是熟稔。

不出意外的,张犇还是带着自己的的得意弟子大头前来,在李云山面前晃荡。

“徒儿,给老爷子倒酒。”张犇一边陪着柳易金台几人聊天,一边支使着弟子。

大头闻言也是赶忙上前伺候着。人如其名,他长得人高马大,头也大,面容坚毅,但没有张犇那么黑。

他是张犇最喜欢的徒弟,自小就随着张犇学艺。

如今二十多岁的年纪,就突破了先天,一直让张犇很是得意。

华山别院的诸多二代弟子里,只有他张犇的徒弟率先突破。

当然了,这也不全是张犇的功劳,大头跟着张犇服侍柳易也有十几年了,柳易也没少指点他。

但即使如此,这个岁数的先天,也很惊人了。

柳易对他也很满意,连带着看张犇都顺眼不少。

大头给金台倒酒的时候,金台一眼便看出了他的实力,年纪轻轻的先天,不可多得的青年俊杰。

于是开口称赞道:“小兄弟如何称呼啊,小小年纪,实力却不错。”

“前辈,我姓鲁,单名一个达字,您叫我大头就行。我实力也就还行,没给师祖师傅丢人。”鲁达给柳易倒着酒,随口回道。

这个姿态跟他师傅张犇当年一模一样。

“不用谦虚,你这实力,已经足以值得骄傲了。我这徒孙林冲,不过刚突破先天。我本以为他必是这一代的魁首,但看到你,我又觉得,他还差点。”金台很是真诚的夸奖道。

“???”柳易夹菜的动作一停,僵硬的转过头来看着两人。

“大头,你说你大名叫什么?”柳易看着眼前这位相识多年的徒孙,突然感觉有点头皮发麻,再次确认道。

“师祖,我大名叫鲁达啊。”鲁达嘿嘿一笑,精壮的面容上,露出憨厚的笑容。

“金老哥,你这徒孙叫啥?”柳易转身,指着林冲问道。

“哦,冲儿全名叫林冲,我徒弟周侗收的二弟子。”金台回道。

“你叫鲁达?你叫林冲?”柳易指着两个人,反复确认道。

“对啊,师祖。”鲁达有些不明所以,不过还是肯定的回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百书库 . www.xuanshu100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百书库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