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胄皱眉:“不妥,突厥受灾严重,随时可能南下,洛阳粮仓的粮食,便是为此而预备的。”
温彦博不再说话,决定终究是要陛下来下的,他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了。皇帝思虑片刻道:“突厥今年倒是应该不会南下,突利小儿遣派使者前来借粮,朕并未答应,他转头压榨铁勒部去了。
挪调粮食倒也并非不可,但还是先等牂牁党项主动来求,然后再谈此事。
温卿,此事你多注意。”
“陛下,臣欲随东谢首领回黔中道。”
“准。”
……………
太平五年夏,辽东传来捷报,百济国灭,其国宗室尽皆授首,大姓八族只有三族因归降有功而存。
大唐又得百济全境五部、三十七郡、二百城、五十万户人口。
皇帝大喜,晋封张忽峍为郢国公,罗艺为潞国公,余下诸将皆有封赏,唯以功论,不问出身。
便是辽东三国出身的降将,亦得到了应有的封赏。
三国全境人口加起来,足有百余万户,一户按照五口,也就是六七百万人。
以开疆扩土吞纳人口而言,皇帝登基这五年,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帝王。
当然,就以安东都护府的体量,控制这样大的地盘及人口还是很吃力的。
在群臣的歌功颂德之声中,皇帝看向着臣子们:“朕曾言,要实封食邑给朝廷功勋,以嘉奖诸卿辅朕治国之功。
如今辽东大捷,正是上天之意。”
皇帝挥手,民部尚书出列宣旨,首先还是宗室,最多的秦王李世民,得封赏食邑足有三万户,还得到了两郡之地的封国。
而臣子当中,自然是以卫国公最多,两万户食邑,五县之地的封土。
然后依次按照功绩排下来,最次的也有千户的食邑。
如此厚恩,群臣除了叩拜谢恩还能说什么呢
谁都没想到,朝廷开疆拓土得到的好处,竟然会有他们的一份。
虽然受封的郡县都比较偏远,但那可是真正属于自家的领地。
消息传出后,天下皆惊,陛下之慷慨,世所罕见,然后就是鞭策子弟入仕立功,只要能得到一县之地,便是家族大功臣!
皇帝的权威再次得到了巩固,再次回到了圣人的地位,普天之下,谁也容不得谁再说一句不好。
而只得到食邑没得到领土的官员,也是痛恨自己前几年为何没有好好立功,竟然错失了封土的机会。
而得到封土的,都立刻派遣家族子弟赶赴辽东,势要好好治理,为家族留下传世家业。
有些寒门出身的,家族势小人乏,只能从老家招揽同乡,如此确保能够实际控制属地。
………………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