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当宣王有点沾沾自喜的时候,准备命令国史馆为自己编写选集的时候,姜戎那丫却突然闹起事来,宣王平时还有点提防周公、召公,没想远在千里之外的姜戎那丫不耿直,平时装好人,关键时刻就开小车,不听话了。
宣王本想一展雄姿,三两下解决了姜戎那丫,没想那丫是个亡命之徒,带人往死里整。
连鬼都怕不要命的。宣王损兵折将,旗开大败,在朝野上下,很是没有脸面。
于是决定在太原及周边实施军事管制,紧急进行人口普查和家庭财产普查,命令全民皆兵,全部财产都充作战备物资,准备择时打响剿匪战,叫姜戎那丫或者人头落地,或者低头认罪,让他写五遍检讨书,最后王恩浩荡,原则同意他到西域长期考察,拖死那丫。
四十年,周宣王太原料民完毕,回到西周国都丰镐,准备稍作休整后,再上火线冲杀。
这个时候出事了。周宣王可以没心没肺,但手下总还是有两个股肱之臣的。
第一个是仲山父。
他泪流满面地对周宣王道:陛下,民不可料!
周宣王道:为何?
仲山父道:有三弊。一,如此料民,则各诸侯必知王室空虚,从而助长异心。二,陛下如此作践民命,又何能忍之?己之心,人之心,陛下难道就无一点同情和怜悯吗?而从此之后,天下百姓又将如何看待陛下?恐怕再难找到归顺和忠诚,只有恐惧和仇恨了。三,千亩之败源于我们讨伐,此事宜化干戈为玉帛,握手言和,至少需稍待冷却,陛下如此急于报复,姜戎必大惊,倾全国之力抗拒,如此无论胜败,对大周王朝岂不都是雪上加霜?
后来人将这件事叫做“太原料民”,现在来看,这件事还是不要提的好。必竟效果并不是宣王想象的那么好。
宣王料民太原的必要性,左相伯牙力主施行,他分析奏道:
在经济方面,先尊厉王时期,百姓为了躲避税收的剥削,渐渐地开辟私田,于是先厉王首开废井田、履亩而税的先例,百姓心生不满,厉王便任用巫师卫校,令他侦察指责者,随时告发并逮捕杀戮,最后国人暴动,将厉王驱逐到彘邑。
因为这样,尊宣王是在小农遍布的封建社会状况下逐渐实行革新的,而经济是国家发展至重要的因素,所以户籍登记造册是佂税徭役的基础条件。这是第一点!
第二点,宣王您开拓创新,威加四方,前期陆续派遣大军,对周边屡起叛乱和进犯的戎狄蛮夷大举用兵。希望通过料民征集军队。
第三,从当前社会环境上看,尊宣王中兴后,外部征战屡败,受到周边国家的轻视;内部经济制度发生变革,革新务实派与墨守成规集团两种势力势均力敌,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。我们当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,老百姓仍然重视农业,是传统的农耕社会,尊宣王前年废除了籍礼,突显出革新派想彻底地改革的愿望,但是,这种做法必定会激起民众与守旧派的不满。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,在内忧外患的时期,让国家的综合国力快速增长是迫切的,而料民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。
伯牙一番义正辞严的演讲,情真意切,一片忠诚赤子之心辉煌可见。宣王听得激情澎湃,十分同感,手捋须髯,目光如炬,仿佛倾刻间即可踏平诸侯争霸天下之势,举手间就能提高民生福址美好愿境之伟大构想。
好了,今天的就讲到这里了,下回再接着讲,谢谢。
(本章完),,,,.netwww.xsbiquge.net,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