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段时间虽不长,但却发生了不少事情。
除了南安王娶了尚书府三小姐李常茹为王妃外,九公主拓跋迪也已终于要从大魏启程前往刘宋去和亲了。
拓跋迪和亲,是各方利益博弈之后产生的结果。胜利一方自然得偿所愿,失败的那一方也不会去管。
可就是这样的结果,却从来都没有人问过和亲的那位公主本人的意愿。
拓跋迪不想嫁给刘宋的君王,可她就只是一位公主,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如果她的父王还在,或许她还能够撒撒娇,使她免于去和亲的命运。
可是她的父亲不在了,她也就没有了依靠,又能够朝谁去撒娇?
更何况,即便是魏帝还活着,若是真的到了不得已的时候,她也会是被舍弃的那一个。
认命?
她才不会去认命,她是大魏的公主没有错,接受大魏人民的供养,为国家牺牲是理所应当的。
但她却绝不能成为男人之间的博弈下的牺牲品。她可以去和亲,但却绝不能是这般毫无意义的和亲。
更何况,她也有了自己心爱的人。
『李敏德,你接到了我的信之后,会不会来接我呢?』
拓跋迪在自己的心里轻轻的问道。
……
另一边,李长乐手中把玩着一封书信,这是前不久从皇宫截到的,想当初为了得到这封信,她可是折了留在皇宫里面的不少人呢?
却没有想到这不过只是小公主想要逃跑的一封求救信而已,她目前还在考虑要不要将信送到李敏德的手中。
若是李敏德这么有心,这信无论送与不送,他都会去救拓跋迪;可若是无意,这封信便成了负累。
可是她是坏人啊,这封信无论如何都一定会让李敏德看到。
东平王拓跋翰提拔的御前带刀侍卫,怎么着也都要好好利用一番。
“来人,晚一些将这封信送到李敏德的手中。”
只有筹划的时间越短,计划中的漏洞也就越多,也就越容易失败。
当然,长乐想要的失败,并不是李敏德没有救走拓跋迪,而是需要他带着拓跋迪逃跑的同时,让所有人都知道是他做的。
李敏德至少明面上是东平王的人,而当初又是东平王极力阻止和亲,想要派兵同刘宋作战。
如今,和亲的公主逃跑了,而救走公主的人还是他的手下,这样一来,无论拓跋翰有多少张嘴都解释不清了。
到时候,大魏和刘宋之间的战争势必会再起,任谁也无法再阻止。
而且,这件事又是因为拓跋翰手下的人引起的,他的军队自然要成为刘宋大军作战的主力。
这般削弱拓跋翰势力的机会,拓跋余和拓跋浚自然都不能够放弃。因此拓跋翰领兵出征已经是势在必行。
而战场之上刀枪无眼,马革裹尸也是合情合理的。因此,只要拓跋翰一离开京都,就有了丢了性命的可能。
即便是他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了,一场战争要花费多长的时间,足够南安王和高阳王在京都筹划一些事情了。..
届时拓跋翰的功劳再大,也无济于事。更何况他本就是戴罪立功前去的。